中新網安溪5月22日電 (記者 林永傳)“茶不僅是自然現象和經濟現象,而且是社會現象與文化現象,從茶文化可以看見社會的氣質;茶還具有國際性現象”,22日中午,國際知名人類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王銘銘教授向新聞界通報了“中國茶的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成果。
  王教授是此次研討會的召集人。19日至22日在“中國產茶第一縣”福建安溪舉行的此次研討會,從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多維度多角度研究中國茶文化對推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和意義,重點探討了安溪鐵觀音文化現象的國家意義。
  “這是中國國內首次從社會學、人類學的角度對茶開展全面系統的‘人文研究’,也是國際人類學界頂尖專家首次對中國茶文化的集中研討”,王銘銘說。
  此次研討會參會的12名境外、16名境內專家中,包括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教授Stephan Feuchtwang(王斯福),英國人類學會前任會長、牛津大學萬靈學院院士、大英學院院士David Parkin(巴大維),荷蘭皇家學院院士、德國馬普研究院族群與宗教研究所所長、教授Peter VanDerVeer(範筆德),倫敦大學大學院教授、文明動力學研究中心主MichaelRowlands(羅 蘭),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等。
  在這些專家學者中,不乏國際人類學界的權威甚至泰斗級人物。
  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這些專家,提交的16篇原著學術論文中,有12篇涉及中國的茶文化。
  在近4天的研討中,這些國內外專家在中國文化自覺的大背景下,探討了安溪鐵觀音的現狀、歷史、人文狀況;中國茶與周邊國家(地區)在歷史上的政治、經濟關係;茶與城鎮化發展的關係;如何從茶中得到認知論的啟示等。
  王銘銘教授介紹說,與會專家達成了初步的共識,認為茶不僅是自然和經濟現象,而且是社會與文化現象,從茶文化可見一個社會的氣質;茶具有國際現象,它在國際關係體系中的作用值得深入分析;通過對安溪鐵觀音的感知,在研究現代化發展時,應特別重視不同傳統的不同未來,思考如何在回歸傳統中尋找未來。(完)  (原標題:國際人類學界聚焦安溪鐵觀音 解碼中國茶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d21gdbx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